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于8月16日在邢台临城实习基地和抗大陈列馆,共同开展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思政课堂忆抗战,家国情怀传薪火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引领学生回溯抗战历史、汲取精神力量具有重大意义。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恩斯老师在临城实习基地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发人深省的思政课。他从承载着家族记忆与文化脉络的家谱切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抗日战争时期河北这片土地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无私奉献。马老师详细讲述了抗战期间河北地区的光荣人物与事迹,深入浅出地让同学们深刻感悟伟大抗战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将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接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大展馆寻旧迹,地质报国立担当
课堂教学后,参加活动的师生共同前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参观学习。陈列馆内,师生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认真倾听“抗大”的光辉历史。同学们驻足在一件件展品前,仔细观看、认真聆听、积极思考。散落的纺车、破旧的桌椅,仿佛在诉说抗大学员们在艰苦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活;大刀、长矛、步枪等武器,则见证了他们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战斗历程。思政教学的课堂延伸到历史现场,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纷纷表示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传承和发扬抗大精神。

联学聚力创品牌,双向赋能育新人
此次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赓续地质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开展了支部共建活动。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学院特色,不断探索“红耀双地”党建品牌创建的新路径,打造地大品牌“大思政课”教学模式。依托“大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学院立足自身特色,发挥专业优势,主动对接校内外相关单位,将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与实习实践场景深度融合,将思政课堂前移至实习实践一线,打造“实习基地里的思政课”,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感受地质报国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学院将党建工作作为提升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联学共建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内涵。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为服务地质行业、服务地方发展培养经世致用复合型人才的“双地”办学定位,围绕学生特点和成长需求,进一步打造校本特色的“大思政课”品牌,把思政课“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让地质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走深走实,推动我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