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2008年博士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现为河北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多年来,李老师潜心育人,逐梦科研,先后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转载,荣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3项。多次荣获河北地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

师泽如光,虽微致远
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是李海老师对新时代教育考卷交出的答案——河北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海,他几十年如一日,用热烈赤诚的心对待学生和教学工作。“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李海老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用堂堂正正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矢志不渝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敬业奉献的引路人、矢志爱国报国的引路人。
李海老师从教起便坚持深研理论,践行初心使命、润物无声地潜心诲人育人。他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坚信只有自己学深悟透,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讲的有底气,讲的有深度,以系统透彻的理论说服学生,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李海老师参加高校工作十多年来,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勤学深悟,将自己的学习感悟、读书笔记撰写成文章,先后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国家级期刊20余篇。在教学工作中,李老师不仅传授知识真理,更重视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坚持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每学期都对教案进行系统的梳理修订,切实、及时地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李老师从教以来始终坚持的事。他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创新,先后收集整理讲课资料20余万字,用数字叙事、纵横比较、批判鉴别等方法,释理传情,只为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激发学生听课兴趣,让学生多爱一点、多学一点、多会一点。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李海老师坚持讲好中国故事,利用课堂给学生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他不仅在课堂上讲,还深入到其它院校、工厂企业,讲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尤其是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并通过报刊杂志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伟大成就。李海老师发表于《北京日报》的理论文章——《中国治理优势源于治理特色》,先后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治理网”“中国理论网”“人民论坛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网”等三十余家网站转载。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李海老师将把学生培育成拥有高尚品德的人与传道授业解惑放在同等地位,李老师说,有德远比有才更重要。在李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一直贯彻着这一理念,三十多年来,让地大无数学子沐浴在知识与美德的光辉下,为学生铺好走向社会的基石,为社会育德树人、输送高质量人才。
高光留给学生,幕后才是教师的主战场,学生用知识点亮未来,谁又过问他们身后的守夜人,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李海教授是一名普通的思政课教师,但他始终铭记初心使命,既做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又为涵养德行的“人师”,他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者、诠释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将教书育人与传播党的好声音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这块希望的田野里潜心耕耘,默默奉献。